期刊目次

加入编委

期刊订阅

添加您的邮件地址以接收即将发行期刊数据:

Open Access Article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ducation. 2025; 7: (3) ; 24-27 ; DOI: 10.12208/j.ije.20250089.

New quality forces in high-tech industries: Teaching reform and practice in industrial economics
高科技产业中的新质力:产业经济学的教学改革与实践

作者: 陈宗群1, 傅贵敏1, 秦其文2 *

1 福建农林大学数字经济学院 福建泉州

2 贵州财经大学经济学院 贵州贵阳

*通讯作者: 秦其文,单位: 贵州财经大学经济学院 贵州贵阳;

发布时间: 2025-03-24 总浏览量: 76

摘要

本文探讨了高科技产业的发展趋势及其对经济的深远影响,强调了新质力在产业经济学中的定义和重要性。新质力,作为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核心,以创新为主导,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为适应新质力的发展,教学改革显得尤为必要,其目标在于更新课程内容、提升教学方法,并建立有效的评估机制,以培养能够适应未来经济发展的高素质人才。研究结果表明,教学改革应整合最新理论、数字化工具和全球市场动态,以提升学生的创新力和以具适应、积累具竞争能力的人力资本附加价值。

关键词: 高科技产业;新质生产力;产业经济学;教学改革

Abstract

This paper delves into the development trends of high-tech industries and their profound economic impacts, highlighting the definition and significance of new quality forces within industrial economics. New quality forces, central to the new technological revolution and industrial transformation, innovation-led, drive industrial upgrading. To accommodate this evolution, teaching reform is imperative, aiming to update course content, enhance teaching methods, and establish effective evaluation mechanisms, thus cultivating high-quality talents for future economic development. The study indicates that teaching reform should integrate the latest theories, digital tools, and global market dynamics to boost students' innovation capabilities and the added value of competitive human capital with adaptability and competitiveness.

Key words: High-tech Industry; New Quality Forces; Industry Economics; Teaching Reform

参考文献 References

[1] 贺俊. 发展新质生产力的产业经济学逻辑 [J]. 中国社会科学报, 2024, 第2857期.

[2] 王友丽, 南宁豫. 粤港澳大湾区高科技产业供应链协同发展研究 [J]. 国际贸易, 2020, (06): 37-44.

[3] 张东刚. 新质生产力:理论创新、形成机理与未来展望 [J]. 应用经济学评论, 2024, 4(01): 3-15.

[4] 曾绍龙, 傅沁怡, 纪曼. 创新视域下新质生产力的理论内涵、现实基础及挑战与对策研究 [J]. 上海对外经贸大学学报, 2024, 31(05): 49-63.

[5] 朱玉林,侯茂章. 《产业经济学》教学改革研究 [J]. 长沙铁道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 13(4): 2.

[6] 何自力. 新质生产力理论的科学内涵和时代意义 [J]. 中国高校社会科学, 2024, 第3期.

[7] 屈晓庆, 蒲艳. 新质生产力的研究与展望:一个文献综述 [J]. 世界经济探索, 2024, 13(2): 201-6.

[8] 刘贯春, 张军, 刘媛媛. 宏观经济环境、风险感知与政策不确定性 [J]. 世界经济, 2022, 45(08): 30-56.

[9] 贾楠亭, 冯宗宪. 动态宏观经济视角下的环境规制政策研究 [J]. 技术经济, 2022, 41(10): 122-37.

[10] 康凤云,邹生根. 深刻把握新质生产力的科学内涵、鲜明特征与培育路径 [N]. 光明日报, 2024-.

[11] 何萍. 何谓新质生产力——马克思的生产力理论新解 [J]. 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4, 77(05): 5-17.

[12] 张新宁. 科技创新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论析 [J]. 思想理论教育, 2024, (04): 20-6.

[13] 张晓兰. 发展形成新质生产力的实践路径 [J]. 经济, 2024, (Z1): 12-5.

[14] 韩文龙, 张瑞生, 赵峰. 新质生产力水平测算与中国经济增长新动能 [J].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2024, 41(06): 5-25.

[15] 王勇. “十四五”时期中国产业升级的新机遇与新挑战:新结构经济学的视角 [J]. 国际经济评论, 2021, 第1期.

[16] 汪芳, 赵玉林. 产业经济学教学改革探索与创新 [J]. 理工高教研究, 2007, 26(6): 3.

[17] 汪婧雯,孙庆有. “141”协同育人模式下学习成效的评估分析——以杭州师范大学《数学分析》SPOC混合式课程为例 [J]. 教育进展, 2023.

引用本文

陈宗群, 傅贵敏, 秦其文, 高科技产业中的新质力:产业经济学的教学改革与实践[J]. 国际教育学, 2025; 7: (3) : 24-27.